投資“IPV9”項目,成為全球物聯網頭部公司股東,這種二十年前就被廣而告之的騙局,近兩年每隔一段時間便要卷土重來!
“2020年是IPV9國家主權網開關之年!”
“8月1日,IPV9我國互聯網根服務器正式運行了!”
日前,《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有關“IPV9”項目的宣傳又開始在各大微信群和自媒體上頻繁出現。與此同時,這些宣傳還伴隨著“物聯網”“互聯網霸權”“免除高額租金”“北斗系統”等字眼,高舉“高科技”“民族情感”的旗幟,然后再將IPV9的技術安在一個根本不存在或者“皮包公司”上,目的就是吸引大眾對這些公司進行“投資”。
《國際金融報》記者調查發現,上述宣傳靠著親友微信群廣泛傳播,對“IPV9”項目的投資一般來說單筆數額為100元-10萬元不等。100元就可以入股全球物聯網巨頭的噱頭,讓很多人深受其害。
但諷刺地是,IPV9的提出者Julian Onions早已公開承認這是一個“愚人節的玩笑”。然而,這個26年前的玩笑經過包裝后在中國大行其道,幾乎每年都要拿出來“炒作”一次。
一個玩笑成為“科技騙局”
“8月1日,國人無感覺,靜悄悄的我國互聯網根服務器正式運行了。我國的lPV9母根服務器研發出來并可以正式使用了。”
二十年來,“IPV9”騙局不斷重現,你身邊還有人在上當嗎?
這個聽上去像是IPv6更新一代、被宣傳成為“自主可控”“安全命門”的IPV9起源于1994年4月1日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發布的一個RFC 1606文件,這個RFC的文章名為《使用IPv9的歷史觀》,作者是Julian Onions。
這篇發布于愚人節的文章通篇并沒有對技術細節進行描述,而是采用了“倒敘”的方式回顧了IPV9的整個“生命周期”,這在成文上就與大多數國際標準的文本不同。
據光明網報道,事后,提出IPV9概念的Julian Onions向媒體澄清,RFC 1606不過是一篇戲謔之作,是一個“愚人節玩笑”。他表示,1994年寫下這篇文章的動機是因為在當時有關IPV6的討論中,某些提案比較短視,在規劃中存在地址浪費的問題,所以與大家開了個“玩笑”。
但這個“玩笑”在2000年左右傳到中國后卻變了味,被包裝成一個所謂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標準協議。近年來,假借IPV9名義“圈錢”的騙局將IPV9改成了“IPV9”,在全國招募銷售代理和分銷商,收取“IPV9”數字域名注冊費,或者收取投資費用。
記者在QQ上搜索“IPV9”后發現,有不少相關的QQ群,且其中部分的群標簽還寫著“步入千萬富翁的行列”。
二十年來,“IPV9”騙局不斷重現,你身邊還有人在上當嗎?
后來,“IPV9”們還開發出了據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hn”域名。
通信世界全媒體總編輯劉啟誠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IPV9”所弄出來的號稱“自主可控”的互聯網技術其實只是一個“幌子”,實際上背后還是需要經過IPv4(互聯網協議第4版)和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的轉換,用的還是現有的互聯網協議。
二十年來,“IPV9”騙局不斷重現,你身邊還有人在上當嗎?
業內“群起而攻之”
IPv4和IPv6是全世界目前開放采用的IP協議。IPv4有一個最大的局限性就是網絡地址資源不足,嚴重制約了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IPv6的使用,不僅能解決網絡地址資源數量的問題,而且解決了多種接入設備連入互聯網的障礙,其地址數量號稱可以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編上一個地址。
所以對于宣傳采用10進制、擁有比IPv6更多地址的“IPV9”其實意義并不大,而且還會給互聯網帶來更多的算法壓力。
目前,IPv6是我國重點推廣的互聯網協議。早在2017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提出主要目標是用5到10年時間,形成下一代互聯網自主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IPv6商業應用網絡。之后,我國官方媒體也多次報道要堅定不移推進IPv6規模部署。
關于近期網上廣泛傳播的“IPV9我國互聯網根服務器正式運行”的謠言,劉啟誠向記者指出,學術界和產業界幾乎都知道了,大家的反應是“群起而攻之”。對于“IPV9”的概念,不論是官方(包括政府和國際互聯網組織),還是絕大部分產業和研究方面的業內人士都不認可,現在IPv6真正推廣部署的時間并不長,談更新一代技術本就為時過早。只有少部分民間組織在“包裝”這個概念,這套技術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合理性,但并不是IPv6的更新一代。
現在市面上絕大部分“IPV9”項目都是通過綁架大眾民族感情來獲取不正當收益,近兩年更是搭上了中美關系摩擦的“快車”。劉啟誠表示,即使中國開發出擁有自主可控的IPv9技術上可行,但也讓中國和世界在互聯網上分隔開了,這個協議如果不能在世界范圍內兼容就沒有什么意義。
記者 肖逸思
特別聲明: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