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視頻會議于7月15日召開,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鐘登華出席并講話,全面總結了一年多來教育信息化工作,充分肯定了教育信息化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現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圓滿收官部署了七項重點工作,并要求各級各地主管部門主動求變、奮進攻堅,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完善政策環境,強化隊伍建設,面向未來加強謀劃,趁勢而上開啟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征程。
大規模在線教育經受住了疫情大考,支撐了教育戰線的穩定,對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具有里程碑意義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次重大危機和嚴峻考驗。疫情發生以來,教育部黨組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成功實現大規模“停課不停學”,有效支撐了全國近3億師生開展在線教學。
會議指出,這次全國范圍內大規模、成建制開展在線教學,是一次重要的教育實驗,最大程度減少了疫情對教育教學的影響,支撐了教育戰線的穩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重要貢獻,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具有里程碑意義。
誠然,如果沒有疫情,我們的教育將會按其慣有規律循序漸進,想要進行大規模的教學模式改革必須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我們為應對突發疫情而進行的大型在線教學社會實驗,反而意外地帶來了非線性跨越的可能,為我們留下了教育深刻變革的基因,并將延續到未來的教學。
會議強調,這一“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創舉,是教育部黨組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果斷決策、周密部署,更得益于黨和國家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得益于近十年來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奠定的堅實基礎。
據介紹,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特別是近10年來,在政府、學校、教育服務機構、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信息化教學條件和應用水平顯著改善,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機制逐步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趨于完善,信息化支撐教育治理現代化取得了明顯成效,適應教育發展的網絡安全體系已基本建成。同時,教師信息素養的普遍提升,也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助推力量。
會議要求,我們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也要反思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如在線教學形態單一,教學模式創新不足;質量保障能力還不夠強,在線教學效果仍需提升;技術支持能力不足,信息化基礎設施仍需加強等。
我們要把這次在線教育實驗轉化為教育信息化事業發展的歷史性機遇,認真反思、全面總結,特別是要把握好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的趨勢,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
毋庸置疑,線下和線上的深度融合無疑將催生新的教育形態,對于改變中國教育的基本面貌,全面提升廣大師生的信息化素養,持續改善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和應用水平,推動我國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
要在全面總結的基礎上,面向未來,提高認識,統籌規劃,主動求變,開啟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征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重要舉措,這就要求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充分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勢,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快發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會議指出,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教育信息化工作要著眼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面向未來、統籌規劃、主動布局,開啟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征程。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也是一個需要重點發力、系統推進的復雜工程。在時代變革的大背景下,沒有創新引領,沒有變革驅動,我們根本無法完成這一偉業。
這是一個技術飛速變革的時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成為人類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平臺。其中人工智能正在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推動人類社會迎來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時代。
這是一個教育融合創新的時代。先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與教育教學融合的速度在加快、領域在拓寬。隨著人類進入數字化和信息化社會,在線教育、智能教育、融合教育、終身教育、跨文化教育正在形成新的發展趨勢,并將深刻改變全球人力資源版圖。
這也是一個需要主動求變的時代。《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已將“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列入十大戰略任務。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在變,我們也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會議強調,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重點,成為我國面向未來的重要戰略任務。我們要牢牢抓住機遇,推進信息化引領下教育體系的深層次、系統性、全方位變革與創新,著力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教育新生態,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人才大國和人力資源強國。
教育部正在組織編制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十四五”規劃,謀劃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藍圖。會議要求,各地也要在全面總結“十三五”工作和此次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面向未來、著眼長遠,系統謀劃下一階段的教育信息化發展。
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七項重點工作,奮進攻堅,努力實現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圓滿收官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之年,十分關鍵特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優先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夯實基礎,加大力度,推動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將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為了實現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圓滿收官,會議部署了七項重點工作:一是完成好教育脫貧攻堅政治任務;二是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三是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四是持續提升師生信息素養;五是深化網絡條件下教學模式改革;六是提高教育治理信息化水平;七是做好教育系統的網絡安全保障。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堅持黨對教育網信事業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根本保證。加強統籌領導,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這是教育信息化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
會議強調,要堅持黨對網信工作的全面領導。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及時跟進學習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工作和網信工作的戰略部署。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將網信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需要我們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教育引導廣大網信工作人員自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需要打造一支過硬的干部人才隊伍。首先是政治素質過硬,因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事關黨的長期執政,事關社會穩定、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其次是專業技術過硬,因為互聯網是技術更新最快的領域之一,沒有過硬的技術,我們會一無所成。
會議要求,教育信息化工作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以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開拓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務實作風,化危為機、主動求變,高質量完成收官任務,乘勢而上開啟教育信息化新征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黨 100 周年。
↓↓點擊下圖,查看大會專題頁面
特別聲明: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